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因素及探讨

被引:8
作者
张莹
舒兆瑞
沈梅红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线栓法;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模型; 改进;
D O I
10.13194/j.jlunivtcm.2012.12.82.zhangy.089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线栓法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应用广泛,但多种因素影响着其成功率。为提高该模型制备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文章从手术切口位置、左右侧动脉选择、插线进入位置、翼腭动脉的处理、线栓插入深度和栓线的材质、直径及头端处理等方面探讨并分析该模型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模型制备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MRI评价改进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J].
王耀明 ;
童萼塘 ;
肖学宏 .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 (03) :171-173
[22]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J].
吴莹 ;
陈文荣 ;
吴春泽 ;
陈玲 ;
黄 荷 ;
刘兴材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 (01) :23-25
[23]   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解剖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J].
张成英 ;
田鹤村 ;
苗华 ;
陈前芬 .
解剖学杂志, 1998, (03) :211-213
[24]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改进及评价 [J].
刘亢丁 ;
苏志强 ;
李毅平 ;
饶明俐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02)
[25]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J].
陈春富,李劲松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01) :18-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