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被引:3
作者
龙泽江
曾羽
机构
[1] 凯里学院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生态博物馆; 文化生态保护;
D O I
10.19683/j.cnki.mzlt.2012.08.018
中图分类号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界对原生态文化给出了多种定义。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形式都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原生态文化摭谈——兼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J].
吴仕民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11) :1-4
[2]   生态博物馆的思想来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摘要) [J].
苏东海 .
中国博物馆, 2006, (03) :27+83-27
[4]   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探析——以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为例 [J].
尹绍亭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 1 (01) :97-102
[5]   民族文化生态村:探索乡村社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路 [J].
王亚南 .
中国民族, 2002, (05) :20-22
[6]   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生态村 [J].
尹绍亭 ;
乌尼尔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29 (05) :28-34
[7]   “原生态文化”疏证 [J].
杨庭硕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 1 (01) :9-13
[8]   生态博物馆的拓展或另类: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析 [J].
陈淑琤 .
中国博物馆, 2008, (03) :95-99
[10]   生态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冲击 [J].
黄小钰 .
文化学刊, 2007, (02)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