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
被引:64
作者:
张海朋
[1
,2
]
何仁伟
[3
]
李立娜
[4
]
李光勤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
[4] 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5]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县域尺度;
时空分异;
实施路径;
环首都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2 ;
摘要:
构建适于县域尺度的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泰尔指数、ESDA方法分析1995—2018年间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并划分出城乡融合发展类型区,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1)以2000年为拐点,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经历了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历程,整体趋势向好;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距先增后减,总体趋于缩小。北京及环京三市区域间的差异对总体城乡融合水平差异的贡献率略高于两类地区内部差异,环京三市内部差异是造成两类地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张家口市与保定市内部差异是影响环京三市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保定市内部差异占主导地位。(2)低水平融合区的数量波动减少,高水平融合区持续增加;城乡融合水平高、低值区的"核心—边缘"结构突出,且经历了"单组单核—多组多核—单组多核"的动态演变历程;城乡融合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性先增后减;城乡融合热点区呈团簇状集聚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呈环形或带状布局在保定市中心城区外围,状态渐趋温和;城乡融合"冷热"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联系紧密。(3)可将环首都地区划分为五类城乡融合区:城乡融合引领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发展区、城乡融合优化升级区、城乡融合转型提升区和城乡融合落后欠发达区,并根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652 / 2671
页数:2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