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8
作者
张延霞 [1 ,2 ]
张桂青 [1 ,2 ]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心理科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发病机理;
D O I
10.13241/j.cnki.pmb.2011.06.048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现对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病因学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与总结,了解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便于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尽可能及早地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临床缓解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194 / 11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Low yield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est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J].
Fraser, SA ;
Kroenke, K ;
Callahan, CM ;
Hui, SL ;
Williams, JW ;
Unützer, E .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2004, 26 (04) :302-309
[2]   齐拉西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J].
王玉玲 ;
刘勇 ;
孙群星 .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6) :61-63
[3]   难治性抑郁症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的初步研究 [J].
吴志国 ;
方贻儒 ;
谢斌 ;
孙晓光 ;
司明珏 ;
万良荣 ;
陈俊 ;
苑成梅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 35 (05) :261-264
[4]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喆 ;
孙学礼 ;
黄颐 ;
张波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08) :575-579
[5]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分析 [J].
印海翔 ;
钮伟芳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 (03) :178-179
[6]   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关联分析 [J].
施梅 ;
刘薇 ;
潘尚哈 ;
毛晶 ;
陈力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 (04) :332-335
[7]   难治性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J].
杜爱玲 ;
薛玉香 .
中国民康医学, 2006, (11) :445-446
[9]   5-羟色胺2A2、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难治性抑郁症的关联分析 [J].
陆峥 ;
蔡军 ;
江三多 ;
汪栋祥 ;
李霞 ;
姚培芬 ;
熊祥玉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 (04) :193-195
[10]   首发抑郁症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初步研究 [J].
刘晓华 ;
徐一峰 ;
江开达 ;
赵兰英 ;
江三多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01)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