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被引:4
作者
向宏发
丁梦林
宋方敏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 构造条件; 晚期强余震; 海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83 +83-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J].
陈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4) :312-322
[2]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 [J].
顾浩鼎 ;
陈运泰 ;
高祥林 ;
赵毅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4) :270-285
[3]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J].
王挺梅 ;
向宏发 ;
方仲景 ;
邓起东 ;
计凤桔 ;
程绍平 ;
徐好民 .
地质科学, 1976, (03) :205-212+286
[4]   关于海城地震震源模式的讨论 [J].
邓起东 ;
王挺梅 ;
李建国 ;
向宏发 ;
程绍平 .
地质科学, 1976, (03) :195-204
[5]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徐文耀 ;
汤泉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