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遮荫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周治国
孟亚利
施培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试验室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苗期; 遮荫; 棉花; 产量与品质形成;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2.0232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揭示棉麦两熟共生期遮荫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在棉花苗期利用模拟棉麦两熟共生期遮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遮荫对棉铃形成的影响因果枝、果节部位而异 ,遮荫有利于棉株下 (1~ 3果枝 )、中 (4~ 6果枝 )、上 (7~ 9果枝 )部果枝内围 (1~ 2果节 )铃的形成 ,对外围 (≥ 3果节 )尤其顶部果枝 (≥ 10果枝 )外围铃形成不利 ,从而决定铃重也随果枝、果节部位相应地变化 ,但遮荫对单株平均铃重的影响较小 .就遮荫棉花籽棉产量而论 ,下、中部果枝的内围铃籽棉产量高于常规棉 ,在上、顶部果枝则相反 ,各部位果枝外围铃的籽棉产量均低于常规棉 .遮荫棉花内、外围铃分布为 1∶0 .36 (常规棉为 1∶0 .5 8) ,产量分布为 1∶0 .4 2 (常规棉为 1∶0 .72 ) .苗期遮荫对棉纤维、棉籽品质性状的影响也主要在顶部果枝和上部果枝外围铃 .综合分析遮荫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棉花苗期耐遮荫性品种间存在差异 ,在本研究中以中 94 18耐遮荫性最强 ,中棉所 19和春矮早次之
引用
收藏
页码:997 / 10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棉花不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J].
蒋观真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2) :8-13
[2]   麦棉套作技术之初步研究 [J].
沈秀英 ;
舒克孝 ;
刘俊文 .
作物学报, 1981, (02) :91-99
[3]   光照强度和小麦籽粒形成的关系 [J].
夏镇澳 ;
王祝华 .
作物学报, 1964, (02) :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