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斑川鲽自交F1和杂交F1代免疫相关酶的初步分析(摘要)(英文)

被引:8
作者
郑明刚 [1 ]
仝颜丽 [2 ]
王玲 [3 ]
焉翠蔚 [4 ]
刘峰 [1 ]
王波 [1 ]
刘振华 [2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3] 青岛大学
[4]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星斑川鲽;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0.07.042
中图分类号
S965.3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真菌植酸酶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J].
武燕平 ;
杨平平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4) :12964-12968
[2]   卤虫发育过程中几种免疫相关水解酶的测定 [J].
邹广众 ;
陈军 ;
张传永 ;
孙虎山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04) :1888-1889+1892
[3]   星斑川鲽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J].
王波 ;
刘振华 ;
傅明珠 ;
姜美洁 .
渔业现代化, 2009, 36 (05) :41-44+53
[4]   3种虾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比较(英文) [J].
雷晓柱 ;
刘存歧 ;
王伟伟 ;
张亚娟 ;
王军霞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03) :85-88
[5]   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对黄鳝碱性磷酸酶的影响(英文) [J].
黄毅 ;
唐云明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02) :112-115
[6]   重金属镉对鲫鱼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詹付凤 ;
赵欣平 .
四川动物, 2007, (03) :641-643
[7]   鱼用免疫佐剂的研究概况 [J].
刘振兴 ;
张殿昌 ;
龚世园 .
水利渔业, 2007, (02) :3-6
[8]   棘尾虫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及诱导表达 [J].
陈瑛 ;
邱子健 ;
隋淑光 ;
史新柏 .
动物学报, 2003, (02) :218-223
[9]   中国对虾中肠盲囊的研究 Ⅰ.中肠前盲囊的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 [J].
刘晓云 ;
绳秀珍 ;
姜明 .
海洋水产研究, 1998, (01) :1-7
[10]   贝类免疫生物学研究概况 [J].
陈竞春,石安静 .
水生生物学报, 1996, (01)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