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

被引:42
作者
彭建 [1 ]
王剑 [2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相对剥夺理论; 旅游研究; 社会心理学;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表征理论;
D O I
10.16323/j.cnki.lykx.2012.02.007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旅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从其他学科引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自身的成熟与发展。旅游感知、态度和行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过去数十年间,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相对剥夺理论是一种二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和疏导机制研究方面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对旅游研究中的既有社会心理学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对剥夺的内涵和旅游发展中的相对剥夺现象,进而比较了相对剥夺理论与既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独特性和互补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相对剥夺理论在旅游地相对剥夺感的表现形式、成因、疏导机制和定量测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28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遗产申报与社区居民遗产价值认知:社会表象的视角——开平碉楼与村落案例研究 [J].
张朝枝 ;
游旺 .
旅游学刊, 2009, 24 (07) :43-47
[2]   相对剥夺感:从横向到纵向——以城市退休老人对医疗保障体制转型的体验为例 [J].
王宁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9-25
[3]   “思考社会”的心理学理论——论莫斯科维奇的社会表征理论 [J].
张敏 ;
聂长久 .
学术论坛, 2007, (04) :180-183
[4]   社会表征理论及其发展 [J].
管健 ;
乐国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2-98
[5]   运用“相对剥夺感”理论对我国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心理进行探析与调适 [J].
肖雪莲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04) :79-81+98
[6]   相对剥夺理论的价值论视角 [J].
李俊 .
学海, 2005, (04) :175-178
[7]   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 [J].
李强 .
学术界, 2004, (04) :7-22
[8]   相对剥夺理论与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机制 [J].
李俊 .
社会科学, 2004, (04) :74-78
[9]   浅议社会表象理论(S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应天煜 .
旅游学刊, 2004, (01) :87-92
[10]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 [J].
章锦河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2)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