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芜湖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23
作者
郑欣
程久苗
郑硕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芜湖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碳排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土地利用可以造成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为了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该文计算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总量,并利用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低碳的土地利用对策。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期间,芜湖市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5.17%。其中,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为主要的碳源和碳汇。(2)碳排放量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性显著,其中人口对碳排放的解释作用最大,人口每增加1%,碳排放量相应的增加8.726%。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2+268 +2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J].
赵荣钦 ;
刘英 ;
郝仕龙 ;
丁明磊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190-194
[2]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J].
杨庆媛 .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 (10) :7-12
[3]   基于低碳目标的上海松江新城北部片区空间发展潜力评价 [J].
姚章杰 ;
张凤娥 ;
李晓西 ;
敬东 ;
王新军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9 (03) :349-354
[4]   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 [J].
杜官印 .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 (05) :32-36
[5]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6]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J].
郭运功 ;
汪冬冬 ;
林逢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103-108
[7]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984-989
[8]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
黄贤金 ;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107
[9]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J].
谢鸿宇 ;
陈贤生 ;
林凯荣 ;
胡安焱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29-1735
[10]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何凡能 ;
潘嫄 ;
王梦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2) :19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