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朱捍华
黄道友
刘守龙
吴金水
朱奇宏
苏以荣
曾希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稳定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分布; 丘陵红壤;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2.026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新垦坡地、熟化旱地两个定位试验的典型处理(不施肥、化肥、稻草+NP),研究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内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易地还土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粒径越大,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越高;与对照相比,稻草易地还土提高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10.1%78.5%、全氮含量9.4%63.6%(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二者在较大粒径(1~2 mm,2~5 mm)团聚体内的分配比例;与化肥处理相比,稻草易地还土提高>0.5 mm各粒级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6.5%46.1%,也提高了0.5~1 mm,1~2 mm,2~5 mm团聚体内的全氮含量8.7%16.1%(p<0.05)。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对土壤碳、氮具有强富集和物理保护作用;稻草易地还土提高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内碳、氮的含量和分配比例,是改良丘陵红壤结构、提高并协调土壤肥力的有效保育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李辉信 ;
袁颖红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土壤学报, 2006, (03) :422-429
[2]   红壤丘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J].
朱奇宏 ;
黄道友 ;
刘守龙 ;
张文菊 ;
苏以荣 ;
吴金水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482-1486
[3]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 [J].
张国盛 ;
黄高宝 .
生态学报, 2005, (02) :351-357
[4]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变化 [J].
李恋卿 ;
潘根兴 ;
张旭辉 .
土壤通报, 2000, (05) :193-195+241
[6]  
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著, 2001
[7]  
Aggregate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soil management systems in a red latosol in the state of Parana, Brazil[J] . 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2 (1)
[8]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stable aggregate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and residue conditions in a tropical dryland agroecosystem [J].
Kushwaha, CP ;
Tripathi, SK ;
Singh, KP .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1, 16 (03) :229-241
[9]  
Water-stable aggregation of Québec silty clay soils: some factors controlling its dynamics[J] . Denis A Angers.Soil & Tillage Research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