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被引:71
作者
吴康宁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创新人才培养对大学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因其"引领社会进步"而有理想与高度、有魂灵的大学;需要有因其"促进学生发展"而有智慧与深度、有眼光的大学;需要有因其"鼓励多元多样"而有活力与宽度、有胸怀的大学;需要因其"拒绝任何依附"而有胆量与硬度、有脊梁的大学。只有具备这些精神品质的大学,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50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政府部门超强控制:制约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要害性问题[J]. 吴康宁.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2]   高校去行政化:关键在政府 [J].
陈学飞 .
探索与争鸣, 2010, (09) :63-67
[3]   教育的原点:育人 [J].
鲁洁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 (04) :15-22
[4]   高校现代化发展中有待探讨的若干问题 [J].
潘懋元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1-5
[5]   引领社会发展:全球网络化时代大学的使命 [J].
黄达人 ;
黄崴 .
高教探索, 2007, (01) :51-54
[6]   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 [J].
赵沁平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Z3) :9-11
[7]   自主创新:幼儿的天性、天能与天权 [J].
吴康宁 .
学前教育研究, 2002, (04) :19-21
[8]   正确理解高等教育全面适应社会需要 [J].
章平 .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61-63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