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大通河上游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退化特征
被引:19
作者:
刘玉
[1
,2
]
马玉寿
[1
,2
]
施建军
[1
,2
]
王彦龙
[1
,2
]
李世雄
[1
,2
]
景美玲
[1
,2
]
闵星星
[1
,2
]
机构:
[1]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2] 青海大学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大通河上游;
高寒草甸;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区大通河上游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该草地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结果表明,该类草地由24科51属60多种植物组成;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优势种由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向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过渡;中度退化草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最高(P<0.05);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降低,禾本科和莎草科优良牧草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杂类草和毒草生物量上升,草地质量下降,生产力明显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082 / 108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