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峡谷地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5
作者
张萍萍 [1 ]
韦惠红 [1 ]
董良鹏 [1 ]
张蒙蒙 [1 ]
陈赛男 [1 ]
张宁 [2 ]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2]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
关键词
三峡谷地; 中尺度暴雨; 地形增幅; 概念模型;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8.03.009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湖北省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逐6 h的NCEP/GFS再分析资料及FY-2E红外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三峡谷地南北汇合型及聚集增强型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南北汇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提供了主要的动力抬升机制,地面气流汇合及Ω型温度场的形成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南北汇合增强,并受地形影响,沿峡谷向东移动。2)聚集增强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和地面形成的有组织的涡旋结构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发展,地面温度锋区的形成进一步促使零散分布的对流系统产生聚集增强,并由南向北移动。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了三峡谷地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地形对山西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海英
    薄燕青
    邱贵强
    赵珺
    闫慧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 (02) : 84 - 91
  • [2] 神农架林区西南坡局地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张福林
    皮婷
    张立军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 (02) : 100 - 108
  • [3] 太行山地形影响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分析
    王丛梅
    俞小鼎
    李芷霞
    李江波
    王秀明
    [J]. 气象, 2017, 43 (04) : 425 - 433
  • [4] 黄山地区短时强降雨的地形增幅机制
    刘裕禄
    杜其成
    黄勇
    [J]. 气象, 2017, 43 (02) : 181 - 188
  • [5] 河南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张启绍
    芦阿咪
    张一平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 39 (01) : 74 - 81
  • [6] 边界层准静止干线触发的中尺度暴雨机理分析
    王晓玲
    王海燕
    王珊珊
    吴翠红
    张萍萍
    [J]. 高原气象, 2015, 34 (05) : 1310 - 1322
  • [7] “7·30”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贺兰山地形影响分析
    陶林科
    杨侃
    胡文东
    穆建华
    舒志亮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8 (04) : 32 - 39
  • [8] “7·21”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岳甫璐
    王春明
    崔强
    毛天韵
    鹿翔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8 (02) : 41 - 53
  • [9] 峡谷地形对两次大暴雨过程的增幅作用对比分析
    吴翠红
    张萍萍
    龙利民
    王海燕
    王珊珊
    周金莲
    [J]. 暴雨灾害, 2013, 32 (01) : 38 - 45
  • [10] 山地地形对九华山大暴雨的影响
    汪学军
    [J]. 山地学报, 2012, (04) : 425 -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