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

被引:20
作者
黄雅琴
李荣冠
王建军
郑成兴
郑凤武
林俊辉
江锦祥
李淑珠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 群落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1 [水生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了解福建省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数量时空分布及群落结构现状,2005年11月和2006年4月在湄洲湾潮间带选择了灵川(Mch1)、苏厝(Mch2)、郭厝(Mch3)、东吴(Mch4)和东桥(Mch5)5条断面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潮间带底栖生物225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8.00%,三者构成潮间带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断面间比较,东桥断面种数较多,苏厝断面较少。季节比较,春季各断面种类较秋季多。平均生物量22.91g/m2,以软体动物居第一位,甲壳动物居第二位;平均栖息密度为388个/m2,以多毛类居第一位,软体动物居第二位。生物量以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栖息密度以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调查结果显示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塘沽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 [J].
张青田 ;
胡桂坤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6-21
[2]   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底栖群落生态学中的应用 [J].
周红 ;
张志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58-64
[3]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J].
周时强 ;
郭丰 ;
吴荔生 ;
李荣冠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5) :104-109
[4]  
Detection of pollution effects on marine macrobenthos: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species abundance/biomass method[J] . R. M. Warwick,T. H. Pearson,Ruswahyuni. &nbspMarine Biology . 1987 (2)
[5]   长乐国际机场附近沙滩潮间带的生态 [J].
李荣冠 ;
江锦祥 .
台湾海峡, 1994, (03) :290-296
[6]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生物群落 [J].
李荣冠 ;
江锦祥 ;
吴启泉 ;
鲁琳 ;
郑凤武 ;
黄心光 .
海洋与湖沼, 1995, (S1) :91-101
[7]   鼓浪屿软相潮间带生态初步研究 [J].
李荣冠,江锦祥,鲁琳,郑凤武,徐惠洲,黄心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6, (02) :123-129
[8]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潮间带生物数量与分布 [J].
李荣冠 ;
江锦祥 ;
吴启泉 ;
李传燕 ;
郑凤武 ;
鲁琳 ;
黄心光 .
台湾海峡, 1999, (04) :365-371
[9]  
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J].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王金宝,张宝琳. 动物学报. 2006(03)
[10]  
围垦滩涂潮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生态位分析[J]. 胡知渊,鲍毅新,葛宝明,李欢欢. 动物学报.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