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土壤与第四纪环境

被引:24
作者
龚子同
陈鸿昭
刘良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古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 第四纪环境; 铝矿物; 高岭石; 玄武岩风化壳; 离石黄土; 粘粒矿物; 硅酸盐矿物; 粘土矿物; 埋藏土; 红色风化壳; 水云母; 新构造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古土壤现分为埋藏土和残余土两大类。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埋藏土多保存在冰碛物中,具有结构紧密,颜色较为鲜艳,风化程度较深,其微形态呈不同形式铁染基质的特征;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黄土沉积深厚,在早更新统到晚更新统的黄土地层中常见有多层埋藏土,另外该地区尚有残余土的出现;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埋藏土较发育,而南部琼雷地区可见到不同时代红色风化壳发育的古土壤。这些古土壤在第四纪时期大尺度变化上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古土壤是一个较稳定的地理环境因素。其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可阐明第四纪环境的变迁,用来推断古气候的演变,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地形的改变和植被的演替。为了推动古土壤学研究,适应大系统环境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采用综合研究方法,突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东部季风区古土壤的研究,加强与第四纪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