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

被引:18
作者
戎春波 [1 ]
刘红年 [1 ]
朱焱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岛强度;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7年夏季常规和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苏州城市热岛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气温分布表明,市中心干将桥气温相对较高,而靠近太湖的新区镇湖镇、东山等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苏州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分布,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0时和20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6时左右。热岛强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表明:(1)热岛强度受云量的影响较大;(2)与城区气温分布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2;(3)与风向有关,城区风向为西风时的热岛强度大于东风时热岛强度;而城区热岛强度与风速关系不明显。另外相关站点的合理选取对城市热岛研究也十分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成都市近50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
    郝丽萍
    方之芳
    李子良
    刘泽全
    何金海
    [J]. 气象科学, 2007, (06) : 648 - 654
  • [2] 城市热岛效应的卫星遥感分析
    王桂玲
    蒋维楣
    魏鸣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 298 - 304
  • [3]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肖荣波
    欧阳志云
    李伟峰
    张兆明
    王效科
    [J]. 气象科学, 2007, (02) : 230 - 236
  • [4]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
    王喜全
    王自发
    郭虎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5) : 627 - 636
  • [5] 近10年来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变化及环境效应的分析研究
    王郁
    胡非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 61 - 68
  • [6]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
    季崇萍
    刘伟东
    轩春怡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 69 - 77
  • [7] 北京城市热岛“尺度”变化与城市发展[J]. 于淑秋,卞林根,林学椿.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 [8] 城市热岛效应的灰色评价与预测
    陈志
    俞炳丰
    胡汪洋
    罗昔联
    秦临香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09) : 985 - 988
  • [9] 利用区域边界层模式对杭州市热岛的模拟研究
    陈燕
    蒋维楣
    吴涧
    顾骏强
    徐集云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4, (04) : 519 - 528
  • [10] 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和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
    丁金才
    张志凯
    奚 红
    周红妹
    [J]. 大气科学, 2002, (03) : 412 - 4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