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竹海主要林分林冠降雨分配格局

被引:8
作者
蒋俊明 [1 ]
费世民 [1 ]
余英 [2 ]
唐森强 [2 ]
何亚平 [1 ]
陈秀明 [1 ]
机构
[1] 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四川长宁县林业局
关键词
苦竹; 黄竹; 楠竹; 白栎; 杉木; 树冠截留; 穿透雨; 干流;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2007.01.003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长宁竹海楠竹林、黄竹林、苦竹林、杉木林和栎林5种林分林冠降雨分配格局进行了对比。回归结果表明:穿透雨量和干流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关系,并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降雨量为1204.7 mm时,5种林分穿透雨的最小响应雨量分别为:斑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f)林为3.0 mm,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f)林为1.0 mm、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林为0.9 mm、楠竹(Phyllostachy spubescen)林为0.8 mm、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林为0.7 mm。干流量随树干胸径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可用Q=B0+B1D+B2D2+B3D3进行描述。与其它的林种相比,竹林干流量远高于栎林和杉木林。苦竹林干流量达105.3 mm,干流率为8.74%,黄竹和楠竹干流量均为82.4 mm,干流率为6.84%,栎林分别为42.4 mm和3.49%,杉木林最小,仅为8.8 mm和0.73%。截留量和截留率从大至小的排序为:苦竹林为384.3 mm和31.9%,栎林355.5 mm和29.51%,黄竹280.7 mm和23.3%,楠竹274.1 mm和22.75%,杉木林254.8 mm和21.15%。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绿竹种源林冠层降水分配规律研究 [J].
林如青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 (02) :6-10
[2]   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 [J].
高甲荣 ;
张东升 ;
肖斌 ;
牛健植 ;
不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2, (01) :26-30
[3]   丛生竹林生态系统的水文效应研究I.麻竹人工林地表径流规律的初探 [J].
谢锦忠 ;
傅懋毅 ;
肖基浒 ;
肖贤坦 ;
马占兴 .
竹子研究汇刊, 2000, (04) :18-25
[4]   两种不同林分截留能力的比较研究 [J].
范世香 ;
裴铁番 ;
蒋德明 ;
曹成有 ;
阿拉木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5) :671-674
[5]   毛竹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研究 [J].
郑郁善 ;
陈礼光 ;
洪伟 .
林业科学, 1998, (S1) :16-25
[6]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水文动态特征的研究 [J].
陈步峰 ;
周光益 ;
曾庆波 ;
吴仲民 ;
李意德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1) :69-76
[7]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 [J].
曹群根 ;
傅懋毅 ;
李正才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03) :80-85
[8]   森林植被垂直截留作用与水土保持 [J].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3) :8-13
[9]   毛竹林林内雨、冠层截留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刘永敏 ;
王彦辉 .
竹子研究汇刊, 1993, (02) :55-62
[10]  
马雪华主编.森林水文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