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以关于夫妻个人财产婚后孳息归属的司法实践为中心

被引:24
作者
贺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孳息; 自然增值; 夫妻协力; 法源; 法学理论; 法教义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9 [婚姻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如何规制夫妻个人财产婚后孳息的归属,最高法院的相关立场在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的制定和适用过程中反复转变。最高法院在《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采贡献理论;在《解释三》正式文本中则采孳息从原物理论,将孳息一律作为夫妻个人财产;在适用阶段又回归贡献理论,以是否包含夫妻另一方的贡献来决定孳息归属。在法教义学上,夫妻个人财产的婚后孳息应是夫妻共同财产。最高法院目前以贡献理论规制孳息归属的做法在现行法下并不可行。在孳息归属问题上,最高法院在理论之间的反复取舍,典型地反映了"理论"对司法实践的重要影响;也揭示了在法教义学下"驯化"理论,从而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积极影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法教义学的应用 [J].
许德风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37-973
[2]   合同解除异议制度研究 [J].
贺剑 .
中外法学, 2013, 25 (03) :583-597
[3]   现代婚姻家庭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以《婚姻法解释(三)》有关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为对象 [J].
陈苇 ;
黎乃忠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01) :80-86
[4]   再论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性质与保证 [J].
张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1) :91-105
[6]   驯化法律:部门法哲学的基本使命 [J].
杜宴林 ;
苗炎 .
法学评论, 2011, 29 (06) :63-67
[7]  
教义学视角下私法领域的德国通说[J]. 庄加园.北大法律评论. 2011(02)
[8]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 [J].
杜万华 ;
程新文 ;
吴晓芳 .
人民司法, 2011, (17) :22-29
[9]   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J].
薛宁兰 ;
许莉 .
法学论坛, 2011, 26 (02) :21-29
[10]   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 [J].
赵晓力 .
文化纵横, 2011, (01)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