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52
作者
孙志高 [1 ]
牟晓杰 [1 ,2 ,3 ]
陈小兵 [1 ]
王玲玲 [1 ,3 ]
宋红丽 [1 ,3 ]
姜欢欢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湿地; 保护; 恢复; 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1.02.002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和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其原始性、脆弱性和作为珍稀濒危鸟类重要栖息地的作用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着眼于当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变化趋势,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阐明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技术,明确了下一步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主要任务,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措施 [J].
李在田 ;
冯雪阳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7, (01) :33-35
[2]   中国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J].
吴后建 ;
王学雷 .
湿地科学, 2006, (04) :304-310
[3]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J].
王保忠 ;
计家荣 ;
骆林川 ;
王彩霞 ;
但新球 ;
何平 ;
时训华 ;
董国政 .
湿地科学, 2006, (03) :210-218
[4]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恢复 [J].
唐娜 ;
崔保山 ;
赵欣胜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16-2624
[5]   长江新济洲群湿地恢复技术与途径研究 [J].
但新球 ;
骆林川 ;
吴后建 ;
王保忠 ;
舒勇 .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 (02) :10-19
[6]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 [J].
史培军 ;
王静爱 ;
冯文利 ;
叶涛 ;
葛怡 ;
陈婧 ;
刘婧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111-119
[7]   黄河三角洲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J].
王海梅 ;
李政海 ;
宋国宝 ;
高吉喜 ;
闫军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69-75
[8]   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J].
申保忠 ;
田家怡 .
滨州学院学报, 2005, (06) :43-46
[9]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 [J].
邢尚军 ;
张建锋 ;
宋玉民 ;
郗金标 ;
王海伦 ;
程体全 ;
王建 .
山东林业科技, 2005, (02) :69-70
[10]   黄河三角洲实施“生态湿地恢复工程” [J].
曹景华 ;
王志秀 ;
王学义 .
走向世界, 2004, (02)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