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0
作者
杨剑萍
聂玲玲
杨君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 地质意义; 新近系;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8.06.008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在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纪地层中识别出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泄水构造、重荷模、火焰构造、震积砂枕、砂球构造、枕状层、层内错断、地裂缝、串珠状构造、震褶层、混合层及地震角砾状构造等。液化砂岩脉有喉道状、脉络状、飘带状、尖突状及"V"字形五种,主要是由振动流体化作用、振动液化挤压作用和振动拉张裂缝充填作用形成的;重荷模、火焰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是受地震颤动在砂、泥岩界面上由于砂层下沉、泥层上穿形成的;地裂缝、层内错断、震褶层是地震颤动直接引起的断裂、错断和褶皱;枕状层是地震振动引起的砂层脱水、下沉、变形形成的;混合层构造的完整性取决于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地震角砾状构造是由地震振动使原始沉积层断裂形成的自碎屑角砾、脆性角砾和塑性角砾组成。该成果从沉积学角度证明了新近纪是昆仑山造山带北侧断裂活动较强烈时期,也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地震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改善了油气储层的储集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澳大利亚南悉尼盆地二叠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变形构造 [J].
杜远生 ;
G.SHI ;
龚一鸣 ;
徐亚军 .
地质学报, 2007, (04) :511-518+585
[2]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湖泊地震涌浪记录的新发现 [J].
杨剑萍 ;
王亚丽 ;
查明 ;
牟雪梅 .
地质学报, 2006, (11) :1715-1720+1790
[3]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J].
王桂宏 ;
谭彦虎 ;
陈新领 ;
马立协 ;
苏爱国 ;
张水昌 ;
张斌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1) :80-84+8
[4]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J].
杨剑萍 ;
王辉 ;
陈世悦 ;
袁静 ;
鄢继华 ;
赵卫卫 .
沉积学报, 2004, (02) :281-287
[5]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袁静 .
沉积学报, 2004, (01) :41-46
[6]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世悦 ;
袁文芳 ;
鄢继华 .
地质科学, 2003, (03) :377-384+426
[7]   论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J].
杜远生 ;
韩欣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389-394
[8]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J].
李廷栋 .
地球学报, 1995, (01) :1-9
[9]  
Pinch-and-swell structures at the Middle/Upper Muschelkalk boundary (Triassic): evidence of earthquake effects (seismites) in the Germanic Basin[J] . D. Knau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2002 (2)
[10]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of the Prebetic Zone, SE Spain,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as indicator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s during the Late Miocene[J] . Sedimentary Geolog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