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22
作者
王桂宏 [1 ]
谭彦虎 [2 ]
陈新领 [2 ]
马立协 [2 ]
苏爱国 [1 ]
张水昌 [1 ]
张斌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构造动力学; 叠合盆地; 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地震剖面的重新对比解释,对盆地构造格架、形成演化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第四纪与第三纪柴达木盆地为不同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叠合盆地。第三纪柴达木盆地主要位于乌图美仁—大柴旦断裂带以西,第四纪盆地主要位于该断裂带以东,一里坪坳陷是两期盆地的主要叠合区域。第三纪盆地形成于早喜马拉雅运动,发展于中喜马拉雅运动,消亡于晚喜马拉雅运动,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至反转隆升的过程。下第三系具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中新统与上新统具有相对统一的坳陷中心,后期构造变形强烈,断裂、褶皱发育。而第四纪盆地形成于晚喜马拉雅运动,为走滑盆地,沉积中心在纵向上向东有所迁移,构造变形弱,多为同沉积构造,幅度较小。柴达木盆地独特的油气地质条件,决定了在油气勘探上必须采取非常规思路和方法,向斜部位、构造裂缝可能有大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4+8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气田遥感综合勘探研究
    王桂宏
    马力宁
    夏响华
    张友焱
    杨姝
    张宗元
    刘志强
    刘明德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 59 - 61
  • [2]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特征
    王桂宏
    李永铁
    张敏
    尹成明
    王铁成
    郭祖军
    刘忠
    [J]. 地学前缘, 2004, (04) : 417 - 423
  • [3]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以及高原物质东流的讨论
    曾融生
    孙为国
    [J]. 地震学报, 1992, (S1) : 534 - 564
  • [4]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滕吉文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 122 - 135
  • [5] 中国地质调查局[编].二十世纪末中国各省区域地质调查进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 [6] 黄汉纯等著.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