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ZJ2003株两种铁调外膜蛋白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

被引:8
作者
毛芝娟 [1 ]
由振强 [2 ]
魏永伟 [2 ]
于涟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仪器科学学院
[2]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铁调外膜蛋白; 克隆; 表达; 免疫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从浙江省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病鱼分离的一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ZJ2003中克隆了两种铁调外膜蛋白psuA和pvuA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DQ141607、DQ141608),经PCR的方法去除两基因的信号肽编码序列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IPTG诱导获得大量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蛋白经尿素法纯化及梯度透析法复性后以100μg/尾的剂量免疫大黄鱼,4周后经活菌攻毒获得80%的免疫保护率。免疫印迹分析表明,人工感染存活鱼的血清可以识别此两种重组蛋白。研究结果显示该两种铁调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可能作为高效疫苗成份。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一株引起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J].
樊景凤 ;
宋立超 ;
王斌 ;
臧红梅 ;
梁玉波 .
海洋科学, 2006, (04) :40-44
[2]   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脂多糖的制备及其对牙鲆的免疫效应 [J].
张建设 ;
周丽 ;
邢婧 ;
战文斌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571-576
[3]   3株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的分析 [J].
邓先余 ;
王智学 ;
何建国 .
微生物学报, 2004, (03) :304-308
[4]   大黄鱼溃疡病致病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J].
毛芝娟 ;
刘国勇 ;
陈昌福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78-181
[5]   锯缘青蟹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研究 [J].
毛芝娟 ;
卓华龙 ;
杨季芳 ;
吴雄飞 .
台湾海峡, 2001, (02) :187-192
[6]   REGULATION OF PLASMID-MEDIATED IRON TRANSPORT AND VIRULENCE IN VIBRIO-ANGUILLARUM [J].
TOLMASKY, ME ;
CROSA, JH .
BIOLOGY OF METALS, 1991, 4 (01) :33-35
[7]  
Transferrin receptors ofNeisseria meningitidis: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 broadly cross-protective vaccine. Al aAlde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