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47
作者
胡婵娟 [1 ,2 ]
傅伯杰 [1 ]
刘国华 [1 ]
靳甜甜 [1 ,2 ]
刘宇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活性; 人工林;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和杏树(Prunus armeniaca)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监测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的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3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地;(2)表征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高低表现一致,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相关分析表明其与微生物生物量、总氮及土壤水分等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3种人工林间未见显著差异,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间均未见显著相关性。总之,3种人工林相比较,种植刺槐林与其它两种人工林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量及代谢活性,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受不同树种的影响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727 / 7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碳源的利用 [J].
郑华 ;
陈法霖 ;
欧阳志云 ;
方治国 ;
王效科 ;
苗鸿 .
环境科学, 2007, (05) :1126-1130
[2]   人工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特征 [J].
刘占锋 ;
刘国华 ;
傅伯杰 ;
胡会峰 ;
郑晓翾 ;
吴雅琼 .
生态学报, 2007, (03) :1011-1018
[3]   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 [J].
刘占锋 ;
傅伯杰 ;
刘国华 ;
朱永官 .
生态学报, 2006, (03) :901-913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J].
章家恩 ;
蔡燕飞 ;
高爱霞 ;
朱丽霞 .
土壤, 2004, (04) :346-350
[5]   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J].
钟文辉 ;
蔡祖聪 .
生物多样性, 2004, (04) :456-465
[6]   BIOLOG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J].
郑华 ;
欧阳志云 ;
方治国 ;
赵同谦 .
土壤学报, 2004, (03) :456-461
[7]   复垦红壤中牧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J].
滕应 ;
黄昌勇 ;
龙健 ;
姚槐应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3) :72-76
[8]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素流失规律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地理学报, 2000, (05) :617-626
[9]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M]. 商务印书馆 , 傅伯杰等著, 2002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