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Mudgo个体致害性指标

被引:4
作者
周亦红
韩召军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 抗性品种Mudgo; 个体致害性指标;
D O I
10.16380/j.kcxb.2003.03.009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在 2 8± 1℃下 ,观测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羽化 2 4h内短翅型雌成虫在敏感水稻品种TN1及抗性品种Mudgo上的寿命及体重增量。结果表明 ,取食抗性品种时 ,试虫的平均增重与寿命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寿命在 7天内的个体 ,存活期间平均体重增量为负值 ,而存活 7天以上的个体则平均增重明显。进一步研究了初羽化的褐飞虱长翅型雌成虫在TN1及Mudgo上取食第 1~ 4天的体重增量、寿命及产卵量 ,结果发现试虫在Mudgo上的这 3个生物学参数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其中 ,寿命及体重增量较好地反映出害虫个体对抗性品种的致害能力 ,可作为个体致害性指标。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将羽化后在Mudgo上存活 7天以上或最初 4天内体重增量大于 0 1mg的雌成虫定为能够致害该抗性品种的个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稻褐飞虱的DNA遗传变异性分析 [J].
王桂荣 ;
樊叶杨 ;
庄杰云 ;
郑康乐 ;
张志涛 .
昆虫学报, 2001, (01) :123-126
[2]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J].
姜人春 .
昆虫知识, 1999, (05) :308-312
[3]   我国褐稻虱生物型研究 [J].
李青,罗善昱,师翱翔,韦素美,黄凤宽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03) :89-96
[4]   褐稻虱生物型监测技术的研究 [J].
俞晓平 ;
叶恭银 .
科技通报, 1993, (04) :260-264+270
[5]   褐稻虱生物型鉴别的若干技术问题 [J].
张志涛 .
植物保护 , 1987, (03) :33-35
[6]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
[7]  
褐飞虱及其种群管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李汝铎等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