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10
作者
王锦 [1 ,2 ]
郝晋珉 [1 ,2 ]
陈爱琪 [1 ,2 ]
王楠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 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模糊聚类分析; P-S-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为定量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其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依据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天津市2000—2014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度值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从超载状态上升到可承载状态。其中,压力层、响应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和2010年达到可承载状态;状态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呈波浪式变动,虽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但也有所好转,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制约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J].
朱嘉伟 ;
谢晓彤 ;
李心慧 .
生态学报, 2017, 37 (21) :7039-7047
[2]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 [J].
赵其国 ;
黄国勤 ;
马艳芹 .
生态学报, 2016, 36 (19) :6328-6335
[3]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沼气工程技术筛选 [J].
向欣 ;
罗煜 ;
程红胜 ;
沈玉君 ;
王延昌 ;
张玉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8) :205-212
[4]   典型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唐山市为例 [J].
金悦 ;
陆兆华 ;
檀菲菲 ;
张萌 ;
张红玉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852-4859
[5]   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东半岛为例 [J].
王奎峰 ;
李娜 ;
于学峰 ;
王岳林 ;
刘洋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8) :2133-2139
[6]   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J].
王奎峰 ;
李娜 ;
于学峰 ;
王岳林 ;
刘洋 .
中国地质, 2014, 41 (03) :1018-1027
[7]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桃儿七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J].
郭彦龙 ;
卫海燕 ;
顾蔚 ;
张海龙 .
生态学报, 2015, 35 (03) :770-778
[8]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 [J].
狄乾斌 ;
张洁 ;
吴佳璐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256-264
[9]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南京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 [J].
周洁 ;
姚萍 ;
黄贤金 ;
陈志刚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11) :72-79
[10]   渤海内主要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比较研究 [J].
谭映宇 ;
张平 ;
刘容子 ;
周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2)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