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岸滩侵蚀堆积动力机制及剖面模式──以连云港地区淤泥质海岸为例Ⅰ

被引:29
作者
樊社军,虞志英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2] 连云港建港指挥部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波浪和潮流,连云港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4 [海岸泥沙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连云港淤泥质海床上波浪衰减研究──实验、观测及理论模型比较和评价 [J].
呼和敖德,周显初,李家春,黄振华,林缅,王剑峰,金镠,张袁备 .
海洋工程, 1994, (02) :68-77
[2]   论波浪、水流与淤泥质底床的相互作用 [J].
赵子丹 ;
练继建 .
海洋通报, 1993, (05) :75-83
[3]   近岸浅水破碎波能谱近似计算 [J].
陶尧森 ;
郭志兵 .
海洋技术, 1990, (01) :25-32
[4]   江苏北部旧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形成及其侵蚀改造 [J].
虞志英 ;
陈德昌 ;
金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2) :197-206
[5]   江苏北部淤泥质潮滩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探讨 [J].
刘苍字 ;
虞志英 ;
陈德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4) :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