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测度原则与路径选择

被引:15
作者
曲延春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农村相对贫困; 单维贫困标准; 多维贫困标准; 复合贫困标准;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21.04.016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消除绝对贫困任务完成后,我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相对贫困治理的前提是相对贫困测度标准的确定。关于农村相对贫困标准,学界主要有单维贫困标准论、多维贫困标准论和基本需求标准论。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不仅指相对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贫",更指其社会发展的"困"。应建立体现经济之"贫"与发展之"困"并重、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适度的复合测度标准。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既要解决相对贫困主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要解决其发展能力和发展权利问题。应以提高工资性收入为重点解决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之"贫",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其发展权利之"困",以志智双扶解决其发展能力之"困",构建以"贫"与"困"为主要内容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相对贫困的理论与政策聚焦——兼论建立我国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 [J].
林闽钢 .
社会保障评论, 2020, 4 (01) :85-92
[22]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福利效应研究 [J].
刘中海 .
社会保障评论, 2020, 4 (01) :146-159
[23]   多维贫困视角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路径研究 [J].
吕新博 ;
赵伟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 (04) :27-31+129
[25]   后2020贫困问题初探 [J].
汪三贵 ;
曾小溪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20 (02) :7-13+89
[26]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 [J].
李云新 ;
戴紫芸 ;
丁士军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4) :37-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