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36
作者
何志平
邵龙义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北京,北京,新疆克拉玛依
关键词
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 八道湾组;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从煤层厚度及其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平面展布特征入手 ,并在分析煤层在层序格架中的发育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探讨了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演化和湖平面变化对陆相盆地———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Ⅰ (八道湾组的主体 )聚煤作用的影响。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湖湾等沉积环境的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常能保持有利于泥炭沉积的平衡关系 ,从而成为富煤环境。实质上 ,沉积环境是聚煤作用控制因素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其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则是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在本研究区 ,主要体现为湖平面变化对煤层分布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 [J].
邵龙义 ;
刘红梅 ;
田宝霖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1998, (02) :3-5
[2]   三角洲平原上网结河的发育与聚煤作用 [J].
陈代钊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1996, (03) :105-114
[3]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早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征 [J].
邵龙义,张鹏飞,陈代钊,罗忠 .
沉积学报, 1994, (04) :132-139
[4]  
Newperspectives in basin analysis .2 Nemec W. Springer-Verlag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