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

被引:42
作者
刘霄泉
孙铁山
李国平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北京市; 就业密度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08年北京市就业密度空间分布的现状结构,并运用非参数局部回归的方法模拟了2004年和2008年北京市的就业密度曲线,进而分析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从就业密度的角度,2004年2008年间,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下,尽管城市单中心结构仍然突出,经济空间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多中心发展的雏形。其中制造业就业密度呈现出非常显著的郊区化特征,而第三产业则持续地向城市中心区高度聚集。综合来看,单中心集聚力量的延续对未来北京市发展将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困扰,如中心城过度拥挤、职住分离、交通压力加大等,建议通过政策手段加快布局调整,进一步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能力的郊区次中心,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262 / 12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J].
李国平 ;
刘霄泉 ;
孙铁山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8 (03) :5-9+15
[2]   土地制度对北京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J].
高菠阳 ;
刘卫东 ;
Glen Norcliffe ;
杜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7) :878-886
[3]   深圳市就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2001——2004) [J].
曾海宏 ;
孟晓晨 ;
李贵才 .
人文地理, 2010, 25 (03) :34-40
[4]   北京市制造业分布的圈层结构演变——基于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分析 [J].
刘涛 ;
曹广忠 .
地理研究, 2010, 29 (04) :716-726
[5]   北京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与对策 [J].
袁蕾 .
科技信息, 2010, (04) :373-373
[6]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 [J].
杨振山 ;
蔡建明 ;
高晓路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45-955
[7]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 [J].
邱灵 ;
申玉铭 ;
任旺兵 .
地理学报, 2008, 63 (12) :1299-1310
[8]   浅析北京工业空间布局演变路径 [J].
刘春成 ;
白旭飞 ;
侯汉坡 .
北京社会科学, 2008, (04) :25-29
[9]   是“郊区化”还是“城市化”?——关于北京城市发展阶段的讨论 [J].
黄荣清 .
人口研究, 2008, (01) :34-42
[10]   北京市劳动力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其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 [J].
贺灿飞 ;
朱晟君 .
中国软科学, 2007, (11) :1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