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同位素证据

被引:29
作者
徐文炘 [1 ]
李蘅 [1 ]
陈民扬 [1 ]
黄德鑫 [2 ]
张富铁 [2 ]
汪礼明 [2 ]
机构
[1]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2] 广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关键词
同位素; 多金属矿; 大宝山; 广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2.7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笔者对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进行铅、硫、氢和氧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7.930~18.785;207Pb/204Pb值为15.491~15.772;208Pb/204Pb值为37.990~40.990,并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泥盆系地层中黄铁矿的δ34S为-22.5‰~+17.9‰,矿床硫化物的δ34S为-2.4‰~+4.6‰。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共生矿物对,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n,用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估算出δ34S∑S为2‰±3‰。硫化物包裹体的氢同位素在-101‰~-123‰之间,与硫化物共生石英的氧同位素为+9.3‰~+17.9‰,换算成水的氧同位素为+0.3‰~+3.9‰,表明成矿热液来源较为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684 / 6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硫化物铅和硫同位素研究 [J].
蒋少涌 ;
杨涛 ;
李亮 ;
赵葵东 ;
凌洪飞 .
岩石学报, 2006, (10) :2597-2602
[2]   陆相次火山岩型铜银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徐文炘 ;
李蘅 ;
李毅 ;
陈民扬 ;
庞春勇 .
地球学报, 2004, (02) :114-118
[3]   大宝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泥盆纪海底热事件 [J].
杨振强 .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7, (01) :7-17
[4]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及应用 [J].
蔡锦辉 ;
刘家齐 .
矿物岩石, 1993, (01) :33-40
[5]   论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的成因 [J].
黄书俊 ;
曾永超 ;
贾国相 ;
陈远荣 .
地球化学, 1987, (01) :27-35
[6]   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床的海相 火山热液沉积成因特征 [J].
葛朝华 ;
韩发 .
矿床地质, 1986, (01) :1-12
[7]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 [J].
刘姤群 ;
杨世义 ;
张秀兰 ;
陈长江 .
地质学报, 1985, (01) :47-60+92
[8]   大宝山大陆次火山—火山活动和矿床成因的初步研究 [J].
古菊云 ;
吴琼英 ;
廖雪苹 .
地质与勘探, 1984, (03) :2-8
[9]   大宝山多金属矿田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探讨 [J].
庄明正 .
地质与勘探, 1983, (08) :9-16
[10]  
Influence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n sulfur isotope ratios in clastic rocks: a review[J] . H. P. Schwarcz,S. W. Burnie.Mineralium Deposita . 197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