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7
作者
吴承堂
黄祥成
齐德林
黎沾良
张志凌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广州,510515,解放军304医院外科!北京;100037,中医系外科教研室!广州,510515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细菌移位; 肠屏障功能; 质粒; 胰腺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6 [胰腺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通过PUC18质粒载体菌(JM109)示踪法,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情况,探讨ANP继发感染的机理。方法杂种犬15只于定植PUC18质粒菌JM109后,分ANP组(n=8)和对照组(n=7)。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含量:测定血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LPS)浓度:每日血培养;第7天活杀后,各组脏器标本作细菌培养,肠粘膜菌群分析,所有耐氨苄青霉素菌作质粒DNA分析。结果ANP犬肠粘膜上皮绒毛破损,肠通透性显著增加,血浆DAO活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出现明显紊乱,血和脏器出现细菌移位,血中LPS浓度升高1-3倍,ANP犬胰腺中PUC18质粒菌移位率为87.5%。结论本研究提示,ANP后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是AN-P继发感染的根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机理研究 [J].
吴承堂 ;
黎沾良 .
中华外科杂志, 1998, (04) :38-41
[2]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J.萨姆布鲁克(J.Sambrook)等著;金冬雁等译;.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