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岸的几道贝壳堤

被引:21
作者
岳军 [1 ,2 ]
张宝华 [1 ]
耿秀山 [3 ]
刘雪松 [4 ]
赵希涛 [5 ]
牟林 [6 ]
张百鸣 [7 ]
韩芳 [1 ,8 ]
机构
[1] 天津市海洋地质勘查中心
[2] 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3]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4] 天津地质调查研究院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
[7] 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8]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障壁海岸; 三角洲; 贝壳堤(障壁砂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渤海湾西岸出露或埋藏了多道贝壳堤,通过地质调查发现:贝壳堤的平面分布结构是沿着(或随着)渤海湾海岸由老至新(从岸—海)与海岸呈大致平行排列。贝壳堤的划分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从新至老,另一种是从老至新,本文采取后一种划分方法:即第Ⅰ道(老)—第Ⅵ道(新)贝壳堤。本文对每道贝壳堤的物质(岩性特征)组成与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图7);对贝壳堤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数理统计(表2);对贝壳堤形成的年代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表3);对贝壳堤的生物组合特征等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贝壳堤的分道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表1),揭示了贝壳堤的赋存状态、形成的年代及第Ⅰ道—第Ⅵ道贝壳堤所处的潮位变化(图8)。以形成贝壳堤这一独特的地质载体为基础,试图从渤海湾宏观整体的角度分析并揭示贝壳堤的成因机制(表4,图9),笔者认为广义的渤海湾是内陆的半泻湖(海),也可以视为局部海:山东庙岛列岛—辽东半岛构成了渤海的障壁海岸,在障壁海岸这样的自然地理和地貌条件下,通过大量的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只有障壁海岸才是形成"科珀河型三角洲与喙状三角洲"的必然条件,而"科珀河型三角洲与喙状三角洲类型"等是形成障壁砂坝(障壁岛,障壁滩)—贝壳堤的或然条件,这就是贝壳堤成因的主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22 / 53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堆积与海陆相互作用 [J].
王强 ;
袁桂邦 ;
张熟 ;
刘增寿 ;
王卫东 ;
刘志杰 ;
庄振业 .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775-786
[2]   渤海湾滨海平原全新统层型剖面地层划分与建组 [J].
李凤林 ;
王宏 ;
王云生 ;
张金起 ;
张玉发 ;
李建芬 ;
林防 ;
阎玉忠 ;
龙天才 .
地质通报, 2005, (02) :124-135
[3]  
渤海湾泥质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研究(Ⅱ):成果与讨论[J]. 王宏.第四纪研究. 2003(04)
[4]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形态、结构及多成因过程 [J].
王宏 ;
李建芬 ;
张玉发 ;
张金起 ;
李凤林 .
地质论评, 2000, (03) :276-287
[5]   渤海湾黄骅沿海贝壳堤与海平面变化 [J].
徐家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1) :68-77
[6]   渤海湾西岸的贝壳堤 [J].
赵希涛 ;
张景文 ;
焦文强 ;
李桂英 .
科学通报, 1980, (06) :279-281
[7]   渤海湾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 [J].
韩嘉谷 .
考古, 1965, (02) :62-69+5
[8]   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 [J].
王颖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4, (03) :424-440+462
[9]   古代渤海湾西部海岸遗迹及地下文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J].
李世瑜 .
考古, 1962, (12) :652-657+9
[10]  
中国海陆第四纪对比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梁名胜,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