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出生和“出场”——论话题的引入与象似原则

被引:4
作者
沈家煊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话题; 象似性; 主观性; 认知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2 [唐(618~907年)]; I207.22 [诗歌];
学科分类号
0602 ; 0501 ;
摘要
在篇章中引入一个新话题时使用什么样的句式,要遵循语言组织的象似原则。文章通过一个篇章的分析,说明三个观点:1)语言组织遵循象似原则的情形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多;2)语言的意义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3)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而且应该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03
[2]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张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M].戴浩一;薛凤生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04) :268-275+320
[5]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1) :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