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低龄化防控的刑法学省思——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切入点

被引:48
作者
陈伟
熊波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校园暴力; 低龄化犯罪; 恶意补足年龄; 未成年人;
D O I
10.16034/j.cnki.10-1318/c.2017.05.016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030104 ;
摘要
随着校园暴力事件中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的加剧,僵化、单一的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已然不能较好地管控该现象的发生。英美法系国家应对校园暴力事件中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时,"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已具备完善的体系构造。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全面研究该制度的同时,认清校园暴力低龄化犯罪治理的严峻态势,将其作为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认定的补充规则,以满足校园暴力低龄化防范的现实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应对——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借鉴 [J].
郭大磊 .
青年研究, 2016, (06) :51-59+92
[2]   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问题研究——兼论将“强制教养”纳入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 [J].
张文秀 .
社会科学论坛, 2016, (05) :207-217
[3]   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 [J].
周光权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3) :123-146+207
[4]   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上) [J].
路琦 ;
董泽史 ;
姚东 ;
胡发清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 (03) :29-42
[5]  
努力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治环境[N]. 戴佳.检察日报. 2016 (002)
[6]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应对“熊孩子”?[N]. 党小学.检察日报. 2015 (005)
[7]  
论犯罪、刑罚与刑事政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冯·李斯特, 2016
[8]  
刑事政策与刑法完善[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卢建平, 2014
[9]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张忠斌, 2008
[10]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陆志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