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问题研究——兼论将“强制教养”纳入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

被引:16
作者
张文秀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刑事责任; 年龄范围; 年龄下限; 强制教养;
D O I
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16.05.022
中图分类号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当前,不满14周岁少年儿童施暴的案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置人们争议不断,理论界更是对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该降低还是该提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有的学者则提出适用恶意补足年龄原则。但是,纵观古今中外,对少年犯的处置逐步向宽和发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恶意补足年龄原则都与世界趋势、我国历史发展趋势、刑法谦抑性等相悖。因此,不宜降低,也不宜提高,但是可以研究探讨配套机制。未成年犯的处置应贯穿"管"与"教"两方面内容,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是一个纳入司法程序的制度体系。该文提出将"强制教养"程序规定纳入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从程序法的角度使对少年犯的处置更符合法治精神,更能解决现实存在的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恶意补足年龄”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补充适用 [J].
刘芳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2) :77-80
[2]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之检视 [J].
张建军 .
政法学刊, 2007, (04) :21-24
[4]   我国少年刑事政策现代化取向的实体法解读 [J].
赵宝成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 (02) :16-23
[5]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张忠斌, 2008
[6]  
英美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赵秉志主编, 2004
[7]  
法理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E.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著, 1999
[8]  
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1998
[9]  
犯罪主体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赵秉志 著, 1989
[10]  
汉书[M]. 中华书局 , (汉)班固,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