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FLP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

被引:27
作者
田松杰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AFLP; 玉米; 野生近缘种; 聚类分析; 遗传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 5 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摩擦禾、薏苡材料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利用 2 1个PstⅠ MseⅠ引物组合检出可辨认带共 6 4 1条 ,其中多态性带 5 86条 ,平均每对引物得到 30 5 2条多态性带 ,多态性 91 4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可以将 5 0个材料分为 3大类 ,与已有的玉米族分类一致 ,但与玉蜀黍属内的种间和种内分类存在差异 ,说明大刍草各种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发现玉蜀黍属与摩擦禾关系比与薏苡的关系更近 ,但并没有发现玉米与小颖玉米亚种比与其他大刍草的遗传关系更近。
引用
收藏
页码:354 / 3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玉米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J].
李冬郁 ;
郭乐群 ;
张忠 ;
梁英彩 ;
谷明光 .
玉米科学, 2001, (02) :11-13
[2]   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是有价值的新种质资源 [J].
郭乐群 ;
张忠 ;
谷明光 .
玉米科学, 2000, (04) :12-14
[3]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J].
袁力行 ;
傅骏骅 ;
Warburton M ;
李新海 ;
张世煌 ;
Khairallah M ;
刘新芝 ;
彭泽斌 ;
李连城 .
遗传学报, 2000, (08) :725-73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