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划分

被引:39
作者
薛昌颖 [1 ,2 ]
刘荣花 [1 ,2 ]
马志红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
关键词
干旱; 灾害; 土壤湿度; 夏玉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干旱是影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建立夏玉米干旱灾害指标,开展夏玉米干旱灾害的监测及评估,对农业防灾减灾意义重大。该文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选择土壤相对湿度和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分别建立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等级指标。首先在综合分析有关夏玉米土壤水分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观测资料,建立水分亏缺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已确定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计算得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水分亏缺指数干旱指标。根据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夏玉米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5个生育阶段发生轻旱的临界值分别为65%、60%、70%、75%和70%,发生重旱的临界值分别为45%、40%、50%、55%和50%,发生特旱的临界值分别为40%、35%、45%、50%和45%;而根据水分亏缺指数指标,5个生育阶段发生轻旱的水分亏缺指数的临界值分别为35%、40%、20%、10%和35%,发生重旱水分亏缺指数临界值分别为50%、65%、55%、45%和65%,发生特旱的临界值分别为55%、75%、65%、55%和75%。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选择代表站点对确定的干旱等级指标进行了验证,土壤相对湿度和水分亏缺指数判定的干旱等级相同及相差一个等级的百分率变化在71%91%,表明2套指标对干旱发生情况的判别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与历史典型干旱年份灾情对比,2套指标能够较好的判定出历史年份夏玉米生长季干旱发生情况,能够用于夏玉米干旱的监测、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及业务服务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北方玉米栽培.[M].刘京宝; 杨克军; 石书兵; 赵霞; 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中国玉米栽培学.[M].才卓等编著;郭庆法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作物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M].“华北平原作物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课题组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基于农业干旱参考指数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变化分析 [J].
刘宗元 ;
张建平 ;
罗红霞 ;
何永坤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2) :105-115
[5]   近50年东北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 [J].
高晓容 ;
王春乙 ;
张继权 ;
薛绪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2) :101-109
[6]   基于降水距平的黄淮平原夏玉米干旱评估指标研究 [J].
李树岩 ;
刘荣花 ;
马志红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 (03) :252-256
[7]   不同时期干旱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J].
肖俊夫 ;
刘战东 ;
刘祖贵 ;
南纪琴 .
玉米科学, 2011, 19 (04) :54-58+64
[8]   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J].
董秋婷 ;
李茂松 ;
刘江 ;
王春艳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4) :52-59
[9]   东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J].
张淑杰 ;
张玉书 ;
纪瑞鹏 ;
蔡福 ;
武晋雯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 (01) :231-236
[10]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 [J].
黄晚华 ;
杨晓光 ;
李茂松 ;
张晓煜 ;
王明田 ;
代姝玮 ;
马洁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7) :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