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的立法完善——基于地方立法实践
被引: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惠建利
机构
:
[1]
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2012年
/ 35卷
/ 03期
关键词
:
土地产权;
土地流转;
问题;
立法实践;
立法完善;
D O I
:
10.13964/j.cnki.zgsxswdx.2012.03.010
中图分类号
:
D922.3 [土地法];
D923.2 [物权];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
030107 ;
120405 ;
030105 ;
082802 ;
1204 ;
摘要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市制定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或政策。借鉴地方立法经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必须针对诸如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清、集体土地产权的内容规定不合理、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不完善等问题,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新农村建设在这里走了样.[N].秦佩华;丁志军;.人民日报.2007,
[2]
物权法名家讲坛.[M].王利明;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创新及效应
[J].
闻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闻海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亚珍
.
开发研究,
2010,
(02)
:22
-26
[4]
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
[J].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
周其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周其仁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2)
:54
-92+5
[5]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洁
;
阎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阎星
;
李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李霞
.
农村经济 ,
2009,
(12)
:42
-44
[6]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
[J].
韩志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池州学院政法系
池州学院政法系
韩志才
;
袁敏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大学法学院
池州学院政法系
袁敏殊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93
-98
←
1
→
共 6 条
[1]
新农村建设在这里走了样.[N].秦佩华;丁志军;.人民日报.2007,
[2]
物权法名家讲坛.[M].王利明;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创新及效应
[J].
闻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闻海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亚珍
.
开发研究,
2010,
(02)
:22
-26
[4]
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
[J].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
周其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周其仁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2)
:54
-92+5
[5]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洁
;
阎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阎星
;
李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李霞
.
农村经济 ,
2009,
(12)
:42
-44
[6]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
[J].
韩志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池州学院政法系
池州学院政法系
韩志才
;
袁敏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大学法学院
池州学院政法系
袁敏殊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93
-9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