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动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

被引:114
作者
Natural History Section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机构
[1] 浙江省博物馆自然组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头骨; 图版; 下领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遗骨,石化程度很轻。据C14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已近七千年。又据微体古生物分析报告,由下至上是由微鹹水沼泽相过渡到淡水陆相的沉积亚粘土与粘土组成。动物遗骨大多发现在第三、四文化层内,尤以第四层为多。这些动物遗骨十分破碎,散布在遗址的各个地方,这种现象,可能是当时人类食用时敲碎的,食用后又随地丢掉的缘故。考虑到文化分层在动物上的意义不大,因此,我们把所有的动物标本放在一起研究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7+156 +156-15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对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稻谷和骨耜的几点看法 [J].
游修龄 .
文物, 1976, (08) :20-23
[2]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六次发掘报告 [J].
曾凡 .
考古学报, 1976, (01) :83-119+151
[4]   上海附近全新世四不像鹿亚化石的发现以及我国这属动物的地史地理分布 [J].
曹克清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1) :48-57+79
[5]   我国的特产动物——四不像鹿 [J].
曹克清 .
化石, 1974, (02) :11-12
[6]   福建惠安的印度象臼齿 [J].
徐余瑄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59, (03) :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