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被引:244
作者
马钦彦
陈遐林
王娟
蔺琛
康峰峰
曹文强
马志波
李文宇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华北; 森林类型; 建群种; 含碳率;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2.z1.020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475 0、白桦 0 51 2 5、山杨 0 4880、椴树 0 476 4、油松 0 51 0 5、侧柏 0 50 1 0、华北落叶松 0 51 5 8、红皮云杉 0 51 1 8,1 0种灌木 0 489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 ,辽东栎 0 476 1、白桦 0 50 0 8、山杨0 485 9、油松 0 50 3 0、侧柏 0 50 5 3、华北落叶松 0 50 97、红皮云杉 0 51 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 49%~ 6 32 %之间 ;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 2 1 5 %~ 7 48%之间 .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 1 6 %~ 3 4% ,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2]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3]   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3-517
[4]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平衡研究 [J].
王金叶 ;
车克钧 ;
蒋志荣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01) :9-14
[6]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C素库及皆伐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吴仲民 ;
李意德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杜志鹄 ;
林明献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6-9
[7]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生产和二氧化碳同化净增量的初步研究 [J].
李意德 ;
吴仲民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2) :32-39
[8]   苏南丘陵主要森林类型碳循环研究──含量与分布规律 [J].
阮宏华 ;
姜志林 ;
高苏铭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18-22
[9]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碳素动态 [J].
李铭红 ;
于明坚 ;
陈启瑺 ;
常杰 ;
潘晓东 .
生态学报, 1996, (06) :645-651
[10]   中国油松林储碳量基本估计 [J].
马钦彦,谢征鸣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6, (03)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