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线到离线:基于互联网的集体行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反建X餐厨垃圾站运动为例

被引:27
作者
卜玉梅
机构
[1]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在线动员; 离线集体行动; 行动特性; 运动历程; 政治控制;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5.05.008
中图分类号
C913.4 [文教、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反对垃圾站选址的社区集体抗争为例,采用虚拟民族志方法,展现了业主利用互联网进行抗争的行动图景,揭示了基于互联网的集体行动从线上走向线下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于浅层行动,在线动员能够实现广泛的离线参与;对于深层行动,在政治弱控制、参与热情高涨的运动初期,在线动员效果较好,但在政治控制介入、行动力弱化的运动维持阶段,则需要通过离线的二次动员或现实网络及组织的生成来保证行动参与并支撑运动的持续性。文章指出,互联网的动员潜力、行动特性及运动历程综合影响着从在线到离线的转换,而控制因素产生的政治风险塑造着网络动员的方式和策略,型构着网民群体的行动逻辑,并最终呈现为对在线动员效果的约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95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互联网使用是否扩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基于CGSS2006的工具变量分析 [J].
陈云松 .
社会, 2013, 33 (05) :118-143
[3]   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 [J].
曾繁旭 ;
黄广生 ;
刘黎明 .
开放时代, 2013, (03) :169-187
[4]   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 [J].
卜玉梅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6) :217-236+246
[6]   互联网动员与代工厂工人集体抗争 [J].
汪建华 .
开放时代, 2011, (11) :114-128
[7]   论网络政治动员:一种非对称态势 [J].
娄成武 ;
刘力锐 .
政治学研究, 2010, (02) :74-86
[8]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J].
黄荣贵 .
社会, 2010, 30 (02) :178-197
[9]   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 [J].
黄荣贵 ;
桂勇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29-56+243
[10]   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 [J].
周巍 ;
申永丰 .
湖北社会科学, 2006, (01)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