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29
作者
杜建国,张鹏,姜俊峰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三一三地质队
关键词
变质褶皱带,构造混杂岩群,北淮阳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国伟,张宗清,董云鹏 .
岩石学报, 1995, (02) :101-114
[2]   桐柏—大别山地区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J].
牛宝贵 ;
刘志刚 ;
富云莲 ;
任纪舜 ;
陈文 ;
郑宝英 .
中国区域地质, 1993, (03) :282-283
[3]   信阳群的解体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刘志刚 ;
牛宝贵 ;
任纪舜 .
地质论评, 1992, (04) :293-301+391
[4]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14+97
[5]   河南省二郎坪群的层序及时代归属新知 [J].
李采一 ;
马国建 ;
陈瑞保 .
河南地质, 1988, (04) :33-39
[6]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大型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演化 [J].
郝杰 ;
刘小汉 .
地质科学, 1988, (01) :1-10+97
[7]   试论桐柏-大别山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J].
杨志坚 .
地质学报, 1982, (02) :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