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际联系的“泛长三角”范围判定

被引:13
作者
陈晓 [1 ,2 ]
陈雯 [1 ]
张蕾 [1 ,2 ]
郭垚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长三角; 泛化; 区际联系; 引力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长三角泛化已是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但长三角泛化至何范围则是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对于"泛长三角"范围的界定,目前众多学者说法不一。客观上,区域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要素流动频繁、优势互补等是进行"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区域范围界定应由区际间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联系指标所决定。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泛长三角"概念内涵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各省与长三角之间的各种联系指标做出了比较,同时对周边省份与长三角之间联系的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省区与其它范围的核心区如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之间的联系作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与周围省区的联系强度做初步的定量比较。针对综合分析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及在长三角及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泛长三角"适度发展范围,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70 / 3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J].
杨梅忠 ;
刘亮 ;
高让礼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6, (04) :439-442
[12]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J].
李郇 ;
徐现祥 .
地理研究, 2006, (05) :792-802
[13]   长三角区域市场的地区分割——基于边界效应模型的分析 [J].
陈桦楠 ;
姜德波 .
产业经济研究, 2006, (05) :57-65
[14]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 [J].
石敏俊 ;
金凤君 ;
李娜 ;
赵曌 ;
金少胜 .
地理学报, 2006, (06) :593-603
[15]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16]   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 [J].
潘文卿 ;
刘起运 .
统计研究, 2004, (10) :47-51
[17]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5) :51-54+96
[18]   对于长江三角洲概念的新界定 [J].
仓平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58-62
[19]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20]   用托达罗模型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实证简析 [J].
陈蔚纯 .
经济前沿, 2001, (12)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