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简述

被引:16
作者
徐亚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关键词
风险; 信用; 监管; 储蓄率;
D O I
10.14097/j.cnki.5392/2008.17.168
中图分类号
F831.51 [];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事之一即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学家对此次危机的发生原因作出了各自的解释。本文将对至今为止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和比较有争议的观点进行阐述和对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在一、两年内好转 [J].
殷剑峰 .
中国经济周刊, 2008, (Z1) :36-37
[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警示 [J].
肖才林 .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 (12) :185-186
[3]   美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警钟 [J].
于国强 .
科学决策, 2007, (11) :39-40
[4]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风波的分析与启示 [J].
曹远征 .
国际金融研究, 2007, (11) :4-11
[5]   低储蓄率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 [J].
李石凯 .
中国金融, 2007, (21) :38-39
[6]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中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J].
李哲 ;
熊寿峰 .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 (SA) :240-241
[7]   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与风险防范措施 [J].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远期利率协议课题组 ;
沈炳熙 ;
裴传智 ;
冯光华 .
中国货币市场, 2007, (10) :4-7
[8]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J].
汪利娜 .
中国金融, 2007, (19) :64-64
[9]   从次贷危机看市场繁荣与金融创新 [J].
程景东 ;
陈思 .
中国金融, 2007, (19) :62-63
[10]   次贷危机的中国挑战 [J].
蔡恩泽 .
理财杂志, 2007, (10)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