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管理活动碳汇及其潜力

被引:11
作者
侯振宏 [1 ]
张小全 [2 ]
肖文发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
关键词
森林管理; 碳汇; 计量;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总-净核算和净-净核算 2 种方式估算中国森林管理活动的碳汇量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基年为1990 年时,总 - 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58.7,57.8,58.4,62.7和 67.2 MtC·a-1,净-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14. 9,17.5,20.1,26.0和31.7 MtC·a- 1;基年为 2000 年时,总-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 和 2050 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73.5,72.1,72.8,78.1 和 83.6 MtC·a- 1,净 -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2.0,5.7,9.3,16.8 和 24.2 MtC·a- 1; 同一基年 2 种核算方式估算的森林管理碳汇量变化趋势相同,且总 - 净核算的碳汇量大于净 - 净核算的碳汇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2]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平衡研究 [J].
王金叶 ;
车克钧 ;
蒋志荣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01) :9-14
[3]   苏南丘陵主要森林类型碳循环研究──含量与分布规律 [J].
阮宏华 ;
姜志林 ;
高苏铭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18-22
[4]   哀牢山北部木果石栎林的元素积累及循环 [J].
刘文耀,谢寿昌,谢克金,李寿昌 .
云南植物研究, 1995, (02) :175-181
[5]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碳素密度、贮量和分布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林业科学, 2002, (03) :14-19
[6]  
Increasing carbon stocks in the forest soils of western Europe[J] . Jari Liski,Daniel Perruchoud,Timo Karjalainen. &nbsp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2 (1)
[7]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Climate Change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2007
[8]   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的定义与碳计量问题 [J].
张小全 ;
侯振宏 .
林业科学, 2003, (04) :140-144
[9]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J].
马钦彦 ;
陈遐林 ;
王娟 ;
蔺琛 ;
康峰峰 ;
曹文强 ;
马志波 ;
李文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00-104
[10]  
Biomass burning: a driver for global change. Levine J S,Cofer W R,Cahoon D R,et al.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