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南缘热那错早白垩世流纹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及其意义

被引:34
作者
常青松 [1 ]
朱弟成 [1 ]
赵志丹 [1 ]
董国臣 [1 ]
莫宣学 [1 ]
刘勇胜 [2 ]
胡兆初 [2 ]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热那错流纹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班公湖-怒江洋; 南向俯冲; 早白垩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中,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方向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岩浆作用时空展布表明,大量早白垩的岩浆作用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下简称为班怒带)以南,但是近年来在该缝合带以北也发现了少量同时代的岩浆作用。本文研究了靠近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以北、改则县北部热那错地区的流纹岩,获得了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热那错流纹岩年龄为110Ma,与相邻地区报道的岩浆岩活动和缝合带以南的北拉萨地体地区大范围出露的早白垩世岩浆岩同期产出。岩石具有不均一且偏正的εHf(t)特征,与北拉萨地体同期岩浆岩Hf同位素成分相似。本文综合考虑了班怒带两侧发育同期岩浆活动、且南侧极大量而北侧很少量发育的特征,认为热那错流纹岩的成因可以置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的总体模式中,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岩石圈在110Ma发生板片断离,可以同时解释分布于缝合带两侧的早白垩世岩浆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034 / 20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The evolution of young silicic lavas at Medicine Lake Volcano, California: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compositional gaps in calc-alkaline series lavas[J] . T. L. Grove,J. M. Donnelly-Nola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6 (3)
[22]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郑永飞 ;
高山 .
岩石学报, 2007, (02) :185-220
[23]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 [J].
曲晓明 ;
辛洪波 .
地质通报, 2006, (07) :792-799
[24]   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环境:火山岩约束 [J].
朱弟成 ;
潘桂棠 ;
莫宣学 ;
王立全 ;
廖忠礼 ;
赵志丹 ;
董国臣 ;
周长勇 .
岩石学报, 2006, (03) :534-546
[25]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J].
潘桂棠 ;
莫宣学 ;
侯增谦 ;
朱弟成 ;
王立全 ;
李光明 ;
赵志丹 ;
耿全如 ;
廖忠礼 .
岩石学报, 2006, (03) :521-533
[26]   西藏日土县拉热拉新花岗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 [J].
冯晔 ;
廖六根 ;
黄俊平 ;
徐平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 (04) :317-324
[27]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J].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周肃 ;
王亮亮 ;
邱瑞照 ;
张风琴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281-290
[28]  
New geological evidence of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Gangdese block prior to the Indo-Asian collision[J]. DING Lin & LAI Qingzho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Ding Lin (e-mail: dinglin@ mail.igcas.ac.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15)
[29]  
The Problem of the Association of Acid and Basic Rocks in Central Complexes[J] . Arthur Holmes.Geological Magazine . 193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