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产能源系统与二氧化碳减排

被引:10
作者
倪维斗
张斌
李政
机构
[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2]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多联产; CO2减排; 能源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中国C O减排切实可行的切入点—燃煤发电行业。燃煤发电行业减排2CO的实施和我国煤炭现代化利用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能2源系统正是一个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战略路线。对多联产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多种配置的系统方案3E特性(Energy,Economics,Environment)的详细研究表明,多联产系统具有易于经济高效回收和减排CO的特点,可根据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幅度的2CO减排需求提供不同配置的系统方案,并可逐步过渡到近零排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实施2多联产能源战略分阶段减排CO的技术工艺、系统方案和研发的初步设想。2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42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煤气化氢电联产减排CO2的系统研究 [J].
张斌 ;
李政 ;
倪维斗 .
煤炭转化, 2005, (02) :7-17
[2]   火电厂和IGCC及煤气化SOFC混合循环减排CO2的分析 [J].
张斌 ;
倪维斗 ;
李政 .
煤炭转化, 2005, (01) :1-7
[3]   IGCC及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J].
张斌 ;
倪维斗 ;
李政 .
动力工程, 2005, (01) :141-146
[4]   煤基强化石油开采的多联产方案研究 [J].
倪维斗 ;
张斌 ;
李政 ;
吕俊复 .
煤炭转化, 2004, (01) :1-8+35
[5]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J].
倪维斗 ;
李政 ;
薛元 .
中国工程科学, 2000, (08) :59-68
[6]  
中国能源展望.[M].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国能源展望》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国际能源展望2004.[M].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M].焦树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