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被引:13
作者
李峰 [1 ]
赵怡虹 [2 ]
机构
[1]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创新驱动; 网络化空间结构; 京津冀城市群;
D O I
10.13253/j.cnki.ddjjgl.2018.04.002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然而,城市群内部还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城镇体系结构失衡与城市间公共服务水平落差明显,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效应还未有效显现。雄安新区的成立为破解京津冀都市圈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提供助力:在空间上,打造现代、智能、立体化的交通体系,降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阻隔与交易成本,化解大城市病及拓展城市群发展新空间;共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创新扩散的区际过渡、衔接与吸收,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全球产业优势与竞争优势;构筑现代化的智慧、生态新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协调发展。建议秉持创新、绿色的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雄安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发展,构建京津雄的三角城市群空间形态与布局,逐步转变城市群"中心地"极化趋势,突破"以邻为壑"区域分割格局,打造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开放性、互动性、共生性的网络化城市群结构,最终实现以首都为核心的高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推动雄安新区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J].
冯奎 .
中国发展观察, 2017, (08) :17-18+21
[2]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趋势与协同创新格局 [J].
王书华 .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11) :78-81
[3]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3) :265-270
[4]   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大逻辑 [J].
刘世锦 .
人民论坛, 2015, (09) :22-24
[5]   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及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J].
王凯 ;
周密 .
现代日本经济, 2015, (01) :65-74
[6]   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创新网络再造与能力提升 [J].
张贵 ;
石海洋 ;
刘帅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01) :1-9
[8]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新格局与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J].
张莉 ;
唐茂华 .
天津社会科学, 2012, (06) :88-91
[9]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几点启示 [J].
殷广卫 ;
邹璇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4) :124-128
[10]  
努力把雄安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N]. 颜廷标.河北日报. 2017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