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

被引:39
作者
胡艳华 [1 ,2 ]
刘健 [1 ,2 ]
周明忠 [3 ]
汪方跃 [1 ,2 ]
丁兴 [1 ,2 ]
凌明星 [1 ,2 ]
孙卫东 [1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钾质斑脱岩; 奥陶纪; 志留纪; 地层对比; 年代地层;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9.04.010
中图分类号
P588.22 [粘土岩(泥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与欧洲与北美相比,国内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认识这类岩石,本文从其定义、判别、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已发表的钾质斑脱岩资料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资料进行了研究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华南钾质斑脱岩研究中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即钾质斑脱岩所代表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晚奥陶世生物大绝灭的关系、斑脱岩内斑晶矿物熔体包裹体与世界其他地区对比研究、奥陶纪不同层位斑脱岩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是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三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钾质斑脱岩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件标志层,在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古大陆再造、地层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将在古环境、古构造和古地理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40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from K-bentonite in the top of Ordovician of Wangjiawan Section,Yichang,Hubei,China[J]. HU YanHua1,4, ZHOU JiBin1, SONG Biao2, LI Wei1 & SUN WeiDong1,3 1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2 Beijing SHRIMP Center,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3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2]   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 [J].
周明忠 ;
罗泰义 ;
黄智龙 ;
龙汉生 ;
杨勇 .
矿物学报, 2007, (Z1) :351-359
[3]   华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时空展布的主控因素及其启示 [J].
苏文博 ;
李志明 ;
Frank REttensohn ;
Markes EJohnson ;
Warren DHuff ;
王巍 ;
马超 ;
李录 ;
张磊 ;
赵慧静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819-827
[4]   华南五峰组—龙马溪组与华北下马岭组的钾质斑脱岩及黑色岩系——两个地史转折期板块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 [J].
苏文博 ;
李志明 ;
史晓颖 ;
周洪瑞 ;
黄思骥 ;
刘晓茗 ;
陈晓雨 ;
张继恩 ;
杨红梅 ;
贾柳静 ;
WDHUFF ;
FRETTENSOHN .
地学前缘, 2006, (06) :82-95
[5]   云南晋宁、安宁地区早寒武世磷块岩沉积环境分析 [J].
罗惠麟 ;
胡世学 ;
张世山 ;
陶永和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163-169
[6]   滇东下寒武统含磷岩系底部火山喷发事件沉积及其意义 [J].
张俊明 ;
李国祥 ;
周传明 .
地层学杂志, 1997, (02) :13-21+77
[7]   滇东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浅色粘土岩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意义 [J].
张俊明 ;
李国祥 ;
周传明 .
岩石学报, 1997, (01) :101-111
[8]   地层界线上灾变事件标志和成因的探讨 [J].
张勤文,徐道一 .
地球学报, 1994, (Z2) :192-199
[9]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from K-bentonite in the top of Ordovician of Wangjiawan Section, Yichang, Hubei, China[J] . YanHua Hu,JiBin Zhou,Biao Song,Wei Li,WeiDong Su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8 (4)
[10]  
Comment on “Precise K–Ar, 40 Ar– 39 Ar, Rb–Sr and U–Pb mineral ages from the 27.5 Ma Fish Canyon Tuff reference standard” by M.A. Lanphere and H. Baadsgaard[J] . M.D. Schmitz,S.A. Bowring,K.R. Ludwig,P.R. Renne.Chemical Geology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