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肾虚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4
作者
陈忠良
机构
[1]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肾虚; 神经系统; 中医; 中国医药学; 肾阳虚; 肾病(中医); 肾阴虚; 尿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年来,中西医对“肾”本质的研究进展较快,认为“肾”与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特别对“肾”与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联系研究较多。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肾虚”病人,提供了许多生化检测指标,并阐明了“肾虚”的物质基础。中医所谓的“肾虚”应指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虚。而肾阴、肾阳、肾气都体现了肾的功能,其物质基础是肾精。从阴阳属性来讲,肾精属于阴,肾气属于阳。本文着重阐述肾阳虚和肾阴虚病人神经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甲亢患者阴虚火旺证的初步研究 [J].
赵伟康 ;
万叔援 ;
周冶平 ;
宫斌 ;
曹明珠 ;
夏少农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 (07) :43-46
[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J].
沈自尹 .
中医杂志, 1982, (01) :73-77+60
[3]   阴虚火旺患者尿中肌酐、尿素及儿茶酚胺排泄量的观察 [J].
毛良 ;
赵伟康 ;
万叔援 ;
周治平 ;
夏少农 .
中医杂志, 1981, (10) :35-38